科技中心/綜合報導「以前我們對機器人的想像都是來自漫畫,像是原子小金剛、地球先鋒號。」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(智動協會)副理事長、新光保全的董事長林伯峰說。無論是漫畫中的原子小金剛、艾西莫夫小說中的各式機器人,各種有多樣功能、並不侷限於少數場域應用的機器人,一般人對機器人的印象,可能多偏向這些實際上尚不普及的「服務型機器人」。▲漫畫中的機器人可能多偏向實際上尚不普及的「服務型機器人」。(圖/翻攝自imdb)那怎麼樣的機器人才「常見」呢?智動協會今年提出的《智慧服務產業白皮書-服務型機器人》即指出,目前台灣機器人產業發展中,工業型機器人才是佔大宗;與服務型機器人相比,大概是 8:2,目前仍穩定發展。由於工業型機器人規格固定,生產也比較方便,再者因應工業4.0的時代及目前的勞動力困境,各國都致力發展機器人。▲目前仍以工業型機器人為大宗。(圖/翻攝自wikipedia)根據國發會提供的數據,未來 40 年,台灣勞動力將大幅降低,老年人口則呈現倍數成長,在居家陪伴照護、家務服務、醫療等方面,未來都有相當大的勞力需求。在此情境之下,服務型機器人成為可見的發展趨勢。而台灣開發工業型機器人的供應商,也逐漸跨足到服務型機器人的生產。台灣工業型機器人的精度高、零組件品質好、價格合理,也成為發展服務型機器人的基礎。另外,許多資通訊大廠也投入服務型機器人的研發,如華碩、沛博、宏碁、仁寶等 ICT 大廠。林伯峰說,服務型機器人在過去十年間沒有太大的進展,一直到去年,中國、日本等地區才開始出現很多服務型機器人的產品。他舉出幾個現象都與這個發展有關:少子化現象與一胎化政策,讓教育型機器人的可能需求變高;醫療型機器人則可以運送輻射型的藥物,還可以代替醫師巡房紀錄,也可以協助照服員搬動病患;旅館業機器人,則可以協助入住、退房、運送行李等事宜,減少夜間的人事成本,更提高服務品質;在餐飲部份,機器人也逐漸取代部分人力,點餐、送餐、甚至是製作餐點的角色。▲近年來越來越多型態的服務型機器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。(圖/翻攝自pxhere)許多國家包含台灣,近年來進入高齡化、少子化、勞動力減少的狀況,老人居家照護、兒童教育與娛樂、家庭勞務服務等,需求日益增高。《智慧服務產業白皮書》也指出,目前的發展以家務機器人發展最為蓬勃成熟,像掃地機器人就是目前全球銷售量最大的服務型機器人,其需求量相當高。林伯峰介紹了新光保全發展機器人的例子:十多年前,他到日本富士電視台看到一台警衛機器人,早上可進行導覽,晚上作為保全。返台後,他找到當時任教於中正大學的羅仁權校長合作,在 2004 年研發出第一台保全機器人,擁有感測、避障、自動充電等功能。新光保全後來陸續研發了九代的機器人,但他表示,一開始是因為鮮少人開發,新光保全作為領頭羊的角色;但現在投入開發的人很多,因此,新光保全也逐漸轉為應用端。另外也透過舉辦「智慧型保全機器人競賽」,鼓勵大專院校學生,希望能讓產學更加重視相關領域的發展。▲智動協會林伯峰副理事長與新光保全機器人合影。然而,林伯峰認為,服務型機器人的最大侷限與特性在於「難以量化」。與工業型機器人不同,服務型機器人需要依據不同需求而製,因此在產品趨向少量多樣化的情況下,增加了量產、更新以及維修上的難度。▲服務型機器人在量產上最大的侷限與特性在於「難以量化」。(圖/翻攝自wikimedia)他認為服務型機器人最重要的功能將會是「人工智慧」及「機器學習」。在服務的同時,機器人可以一邊搜集資料,例如記錄下哪件衣服被購買最多次、被客人觸摸或取出最多次。累積的資料將可持續被應用,提供給業主正確詳細的消費者喜好資料,同時又可以服務消費者。面對未來的發展,林伯峰樂觀地認為,每年都將「倍數成長」,他甚至說,現在是很好的時機,就像手機的發展一樣,讓服務型機器人成為「『機』不離身、『機』不可失」。串聯產業界發展服務型機器人的智動協會已經成立了一段時間,為什麼要另外成立「服務型機器人聯盟」?林伯峰說,發展服務型機器人,最重要還是必須「加入消費者的觀點」。而智動協會主要為製造端同業合作而成立,協會則是希望結合類似平台的概念,互相媒合發展。因此,成立聯盟的用意,就是加入消費端的觀點。他認為,智動協會是目前最好的溝通平台,協會透過結合政府、研究機構、學術單位、相關產業以及使用者,讓產業發展得更好。2017 年,智動協會成立「智慧服務推動委員會」,更邀集產學專家學者,於 2018 年出版《智慧服務產業白皮書-服務型機器人》,除了介紹目前的產業現況,還有未來的發展策略。然而,機器人的發展是不是會取代人類?又或者是否造成未來道德倫理上的疑慮隱憂?林伯峰認為,在英國工業革命時,人類也沒有被取代,他認為未來人類更可以投入研發、操作、及維修機器人的工作。他充滿希望地說,如果大量投入研發,「未來機器人可以到達人無法到的地方」,像是外太空的探索,或是災難現場的救援,有些火災現場就可以讓機器人進入救援,基於這些需求,他非常看好服務型機器人的發展。▲機器人能協助人類到達其未竟之處。(圖/翻攝自pixabay)林伯峰以提出「機器人三大定律」的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的故事為例,認為最終會引起隱憂的,並不會是不聽話的機器人,而是濫用機器人的人類。因此,當機器人蓬勃發展後,各種政策、法規也勢必要隨之調整。至於另一個隱憂,則是如果未來有大量軍用機器人出現,很可能會完全地改變戰爭的情境;戰事現場沒有人類出現,只要派出無人機、機器人進行戰鬥,人類只負責遠端操作,這很可能全然的改變戰爭的模式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工具的使用都有正反面的效果。因此,林伯峰認為,機器人應該要用在「正途」,必須秉持著「道德」,他更呼籲,機器人應該應用在對人類「有益」的地方。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團體作戰 台灣服務型機器人躋身國際臺灣機器人未來 專家告訴你主播爆失業危機?AI合成主播上線呈現精密機械技術 花博機械花綻放!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eqozxa561927 的頭像
    loeqozxa561927

    部落格

    loeqozxa5619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